Great Info

中大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誘發胃癌 倡保持口腔衛生減風險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常現於人體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峽炎鏈球菌,進入胃部後可引致胃癌。蕭博禧攝

胃癌是香港第6大癌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常出現於人體口腔、上呼吸道等的咽峽炎鏈球菌,進入胃部後可引致胃癌,研究結果已於學術期刊《細胞》發表。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沈祖堯表示,根據以往研究,若感染幽門螺旋菌,胃癌風險增加2至3倍;而在老鼠實驗初步發現,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估計風險再加倍,即屬沒有驗出兩種細菌的4至6倍。他強調「病從口入」,現階段對一般市民而言,最重要是保持口腔衛生。

 

胃部的微生物群會否引致腫瘤,醫學界一直未有答案。中大團隊發現,近8成胃癌病人的胃黏膜檢出咽峽炎鏈球菌,這種細菌出現於人體口腔、上呼吸道等。

左起:沈祖堯、于君、付凱莉。蕭博禧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蕭博禧攝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蕭博禧攝
沈祖堯形容咽峽炎鏈球菌「是胃癌幫凶,甚至可以說是致命原因」。蕭博禧攝

會改變胃部微生態 使腫瘤更易生長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生付凱莉指,團隊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咽峽炎鏈球菌如何誘發炎症及引致胃癌,發現小鼠在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後很快出現急性胃炎,再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這些都屬胃癌癌前病變的表現。她指,研究還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會損害胃黏膜屏障功能和促使細胞增殖,改變胃部微生態,使腫瘤更易生長。

一般認為,胃癌風險因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和家族遺傳 ,但不是每個有幽門螺旋菌的人都會有胃癌;也有研究發現,即使清除幽門螺旋菌,都未必阻止胃癌發生。

沈祖堯形容是胃癌幫凶甚至是致命原因

 

沈祖堯形容,咽峽炎鏈球菌「是胃癌幫凶,甚至可以說是致命原因」。他解釋,發炎是所有癌症早期徵兆,咽峽炎鏈球菌進入胃部會引致發炎,若同時與幽門螺旋菌出現,發炎程度更加嚴重;即使胃部的幽門螺旋菌消失,峽炎鏈球菌都能適應胃部的酸性環境,令發炎持續成早期癌變。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表示,團隊下一步將研究以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

記者:蕭博禧

全文連結: https://std.stheadline.com/realtime/article/1986677/%e5%8d%b3%e6%99%82-%e6%b8%af%e8%81%9e-%e4%b8%ad%e5%a4%a7%e7%99%bc%e7%8f%be%e5%92%bd%e5%b3%bd%e7%82%8e%e9%8f%88%e7%90%83%e8%8f%8c%e5%8f%af%e8%aa%98%e7%99%bc%e8%83%83%e7%99%8c-%e5%80%a1%e4%bf%9d%e6%8c%81%e5%8f%a3%e8%85%94%e8%a1%9b%e7%94%9f%e6%b8%9b%e9%a2%a8%e9%9a%aa

中大發現咽峽炎鏈球菌可誘發胃癌 倡保持口腔衛生減風險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