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Info

港醫衞開支增速超GDP釀危機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4》,預計未來5年本港醫療開支增長持續快過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速,令財政日益受壓,將超出港府所能負擔的水平。香港大學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認為,醫療支出是香港在財政方面的最大挑戰,在人口老化下,相關開支非常龐大,當局需仔細思考如何融資,直言「比起房屋及貧富懸殊,問題更大」。

人口老化嚴重 財政難負荷

報告解釋,人口老化是推高香港醫療衞生開支的首要因素。2022年65歲及以上的長者共159萬人,為香港人口五分一;推算至2036年將達241萬人,佔總人口三分一。隨着長者人口增加,所需醫療服務相應增多,估計未來幾十年,人口老化為醫療衞生系統帶來前所未有的財政壓力。

報告提到,1990至2020年期間,香港醫療衞生總開支的年均增長率為5.6%,而GDP增長率僅3.4%。尤其在2017至2019年疫情前的3年,醫療衞生開支增速更不斷加快,增長率分別擴至6%、6.5%和6.9%。事實上,醫療衞生開支增速在2010年已開始超過GDP,2023年更是GDP增速的兩倍,預測這趨勢至少持續到2028年。若香港在未來幾十年,每年輸入約5萬個年輕淨移民,2028年後醫療衞生開支的增幅才有望放緩。

促加大投資 推動保險融資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院長兼臨床教授貝大為(David Bishai)指出,必須對本港醫療衞生體系作出改革,可行措施包括加大投資力度,透過疾病預防、健康推廣及全面基層醫療,以降低市民染病入院之需,以及推動整體醫療保險市場在醫療融資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等,呼籲各持份者商討最佳方案,若坐視不理,問題只會繼續惡化。

在各範疇開支增加的情況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已預告,本年度政府或錄得逾千億元財赤,有意見認為應增設陸路離境稅、資本增值稅等以開拓收入來源。不過,王于漸稱,香港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人才及資金流通,增添稅種會影響總體營商環境,不利吸引資金及人才。現時很多地方下調稅率,香港再加稅實為「逆水行舟」,無法幫助保持競爭力,對香港發展無益。

港大經管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表示,稅收是政府最大收入來源,可能令坊間及當局覺得要加稅來解決財赤,但政府不妨從制度上改革,例如令收入更多元化,除了稅收之外,亦可考慮投資回報,創造更有彈性及靈活的收入來源。至於新的基建項目可透過發債融資,而不是每次都用現金流的方式,不僅製造很多輿論壓力,也令政府對很多長遠投資卻步。

聯滙行之有效 脫鈎機會近零

此外,綠皮書亦有探討聯繫滙率制度,認為聯繫滙率行之有效,從長遠發展來看,中美兩國經濟政治摩擦只屬短暫,王于漸謂,港元與美元脫鈎發生機會接近零,又豪言願意以「全副身家下賭注,未來5年聯滙不會脫鈎」。

鄧希煒補充,聯繫滙率制度唯一風險,是美國政府對香港重要金融機構作制裁,不允許持有或兌換美元,惟強調這項風險很低。身兼金管局貨幣發行委員會成員的鄧希煒相信,金管局內部有討論後備方案。

對於坊間談及港元與人民幣掛鈎的可能性,綠皮書提到,掛鈎人民幣或帶來運作上的挑戰,處理不當恐引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國際資金不排除因資金管制而受阻,使針對在岸人民幣的貨幣投機活動難以進行。

至於人才方面,鄧希煒分析LinkedIn數據顯示,疫情期間留港的用戶共計25.6萬人,來港有3.2萬人,離港則有2.7萬人,人才呈現淨增長,但流入大部分為亞裔人才,估計非亞裔的比例已減半。對於吸引外籍人才,他認為,最重要是維持香港亞洲國際城市的地位,保持香港獨特吸引力,若太單一,變成內地其中一個城市,較難吸引非亞裔尤其非中國人來港發展。

全文連結: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headline/article/3659290/%E6%B8%AF%E9%86%AB%E8%A1%9E%E9%96%8B%E6%94%AF%E5%A2%9E%E9%80%9F%E8%B6%85GDP%E9%87%80%E5%8D%B1%E6%A9%9F

港醫衞開支增速超GDP釀危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