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at Info

中大醫院收費屬「中間偏低」水平 營運總監胡志遠:做先驅為令醫療系統可持續

今年初開始投入服務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既是一家提供收費服務的私家醫院,亦是中大醫學院培訓醫生的教學醫院,看似矛盾的角色,卻也帶來很多可能性,可實踐新的運作模式和構思,難怪中大醫院營運總監胡志遠醫生也期望,中大醫院可以成為醫療發展的先驅,幫助病人、社會及醫學界走出實則已瀕臨爆煲的舒適圈,從而令本港醫療系統能夠「可持續」。

收費「偏平」 提升價格透明度吸引病人

位於大學站旁的中大醫院,矢志成為一家設備先進的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透過引入最新資訊科技,提升管理效率,並加強病人的安全和保障。設備配套令外界把中大醫院視為中產甚至富豪醫院,收費水平自然最為市民關注。

私家醫院一向被認為收費昂貴,普通市民難以負擔,不過中大醫院的定價就以「中間偏低」、物有所值為大前提。

胡醫生表示,目前中大醫院以保險業聯會及醫管局的數據為服務定價,現時的定價屬於「中間位偏低」的水平,強調「不是最平,但偏平」,物有所值及可負擔,並透過提高透明度和可預算性去吸引病人。

收費按病人情況而定 讓病人有預算

他說,可負擔與否是因人而異,該院會與藥廠及銀行等持份者合作,為病人爭取較平藥價,甚至容許病人分期付款,長遠更可能與中大設在內地的診所共同採購藥物,幫助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該院亦希望透過及早管理病人的健康,治未病之病,減低社會整體的醫療負擔。

「香港的醫療成本高昂,不合理壓低價錢或套餐收費未必行得通,反而可能帶來將貨就價、無法吸引人才等後遺症。」胡醫生相信,收費最重要是透明度要高,令病人有較高的可預算性,讓他們在入院前有所選擇,這樣或能吸引更多病人,製造盈利,吸引其他醫院仿傚。該院便試行「診斷相關群組」(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按照病人的情況而設定收費水平。

「如果病人本身有心臟問題及需服用通血管藥,可以預期這類病人的留院時間較長,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高,亦需要心臟科醫生跟進,住院成本自然比普通病人為高,故此收費理應較多。」胡醫生反問:「若不理會病人的情況而劃一收費,是否最公平及可持續呢?最後可能只吸引情況最差的病人光顧,醫院最終亦無法運作下去。」

公院需求日增 中大醫院望締造可持續方案

胡醫生強調,該院的定位不是中產醫院亦不是富豪醫院,而是「一間大學開的私家醫院」,背後的出發點是源於強大的社會責任。

他解釋,本港的醫療系統並不健康,一方面是它在經濟發展增速最快的階段建立,另一方面,現時面對公立醫院的需求日增、人口老化、慢性病越趨普遍、醫療成本昂貴等,已經無法有效持續發展,「目前的舒適圈遲早不再舒適」,故此希望利用中大醫院作為平台,尋找可以持續發展的方向。

「大學醫院與一般私家醫院的最大分別,在於背後有大學的監管和支持,可以做先導的角色,引入各種新的理念和技術,成功後便可以複製到其他醫院;另一方面,大學亦可以將最新的知識和醫療標準應用在醫院之中。」胡醫生指出,私營的大學醫院在美國、韓國及台灣等地十分普遍,結合教學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服務,也是中大醫院的發展方向。

他表示,香港醫療的優勝之處,不只是科研出色,而是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和精神,要保持便需要有合適的教學平台,讓學生明白救人治病的核心價值。「醫學知識和技術可以自學,但學生必須與病人接觸,才能從病人身上得到改善的回饋」,但現時公立醫院的教學環境不理想,病人太多而病床又不足,只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治療,無法給予病人關懷和體驗,這也是中大醫院希望能夠改善的地方。

與公院合作 舒緩公營醫療壓力

事實上,大學的品牌和服務,對病人尤其是境外病人,可說是信心的保證。胡醫生表示,大學醫院有新科技、有人才、有最新的藥物,相信具吸引力,預期將來會有不少跨境病人。不過,按協議非港人的服務上限為不超過病床的三成,而所得收入部分亦將用於支援本地醫療服務。另外,中大醫院亦會與公營醫療合作,因為政府的貸款條件訂明,該院未來需逐步增加與醫管局的協作,到第六年開始,每年要為公立醫院提供12600個專科新症及每年6600個日間手術名額。

「由於揀選病人牽涉的行政成本高昂,所以會採取新的做法,由中大醫院的醫生到公立醫院診症。」胡醫生指雖然該院要承擔的成本不低,但形容是「多贏」的做法:「首先病人可以看醫生,二來可令醫管局變相多了醫生人手,幫助縮短輪候時間;三則醫生在私人執業之餘,亦能繼續服務公院的病人,維持專業水平,更可以幫中大醫院履行貸款條件;而中大醫院亦有機會吸引資深醫生加入,因以往不少有心的私家醫生想服務公院病人,卻苦無方法,日後就可於中大醫院發生。」

他更稱,以新模式營運私家醫院,可能更具效益,帶來良性競爭,或能吸引當局推出更多公私營合作計劃。

心繫臨床工作 與病人、前線well connected

中大醫院難免被拿來與港大醫學院有份參與的港怡醫院比較。胡醫生指兩者各有優點和局限,中大醫院由大學百分百控制,有較高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港怡則有財團的財力支持,但大家都面對同樣的挑戰,就是遠離市中心的醫療核心區,故不能依照傳統私院的模式,亦需要慢慢改變市民的求醫習慣。

他說,首十年是一間醫院成敗的關鍵,但他對中大醫院深具信心,未來會做好地區工作,讓新界東的居民認識中大醫院,更不排除將來可以在其他地區開設分院。

眼見胡醫生全心投入營運中大醫院,病人難免擔心他會離開臨床工作,但胡醫生就大派「定心丸」,明言自己只是打兩份工,「我跟大學說得很清楚,不會減少睇症,每星期仍保持診症兩至三節」。他直言:「繼續臨床工作不只為盡醫生的責任和個人興趣所在,更重要是透過與病人和前線的接觸和互動,直接聆聽病人的聲音,了解前線醫生的困難,令我與病人及前線醫生well connected。」

全文連結: https://www.healthcarethinkers.com/2021/04/%E4%B8%AD%E5%A4%A7%E9%86%AB%E9%99%A2%E6%94%B6%E8%B2%BB%E5%B1%AC%E4%B8%AD%E9%96%93%E5%81%8F%E4%BD%8E%E6%B0%B4%E5%B9%B3/

中大醫院收費屬「中間偏低」水平 營運總監胡志遠:做先驅為令醫療系統可持續
Scroll to top